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

11-13歲囝囝不開心 疑教師針對


此文章於2011-01-26 明報 Happy Pama G08刊登

11歲兒子早前和同學甲有齟齬,甲向教師投訴。教師以為兒子排擠甲,其實沒有,其後兩人和解。但此後那教師常常針對兒子,挑剔其行為。兒子回家後悶悶不樂,令我很心痛。我想投訴那教師,但兒子反對。該怎樣幫助兒子?


家長了解兒子,相信都對他整體個性和行為的表現有所認識,例如會不會容易衝動、粗暴鹵莽呢?雖然孩子沒有刻意排擠同學甲,但為什麼引起這樣的誤會呢?

掌握事件找出問題

家長掌握這事件始末,再參考兒子日常生活中的表現,幫助他客觀地找出問題所在;同學甲與他和解,又如何具體地表現出來?一起打波?合作完成項目報告?

教師注意學生的問題行為並予以指正,不正是家長的期望嗎?

最重要是,教師指出孩子行為有問題時,孩子是否真的做過,他或家長是否認同那是問題行為呢?平時孩子做同樣的事,家長又會怎樣處理?方法是否比教師所用的有效?孩子為什麼屢勸不改?建議家長以「疏導、緩和」的方法處理事件:

安撫兒子予以肯定

1)安撫兒子情緒:表明對兒子在大是大非的認知上有信心,也勇敢面對問題,努力改正;現在主要是和教師改善溝通,徹底解決問題。

2)若情許可,與同學甲談談,了解對方的實際感受。家長要清楚明白自己是否認同學校、教師的教學理念,期望孩子學到什麼?明確而可行的要求,才有理想效果,例如相信學校的好校風令孩子得益,卻不接受別人指正兒子的行為,本身就是矛盾。

家長可以約見教師,談談孩子的事,從孩子的角度出發,家校齊心解決問題。聽教師說說兒子在學校的表現,有哪些問題,以及教師所見孩子的優缺點;家長也就孩子的優缺點表達己見,家校互相溝通,配合實際的教導方法,幫助兒子認識和解決問題。

資料提供:明愛男士成長中心督導主任黎偉倫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