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

神秘電話密密傾 自律計劃建共識 11-13歲

此文章於2011-07-06 明報 Happy PAMA G08刊登

資料提供:明愛男士成長中心督導主任黎偉倫


兒子在男校念中一,小學一直很乖。2 月份參加一個比賽後,認識了附近一間著名男女校的同學,當中包括女同學,自此成績跌了不少,經常談電話至深夜,我說要轉電話,他就買電話卡;有街坊說看見他和女生在圖書館外傾偈,我覺得他正在拍拖,曾經試探過他,但他就是不認不理,該怎麼辦呢?

家長緬懷孩子小學乖巧的時光,相信你倆的親子關係不錯,孩子進入中學後會自覺「大個仔」,也會注重自己的獨立形象,並努力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。這些改變並不意味和孩子的關係開始疏離,而是大家都需要調節、適應,家長要適應孩子長大、活動圈子擴大的事實,在教導孩子的技巧上,要提升、強化管教質素,而非留守在每事關懷備至的水平。

例如:孩子應知道作息的重要和家中的基本規矩,爸媽對他的學習表現有所要求,如果他做到自律有序,爸媽應放手讓他自決,但若他沒法好好管理自己,那麼爸媽會關心他為何做不到,要和他一起研究問題所在,如何解決困難,讓他盡快回到正常軌道。

坦誠分享切忌訓示

爸媽可以找個彼此都平靜而充裕的時刻,各自抒發大家的看法,平靜地聆聽對方的話,找出共識,例如上了中學以後活動多了,學習、作息方式有什麼壓力呢?如何紓緩?爸媽可以如何配合、協助呢?在這裏,大家可以輕鬆地提出他每天花這麼多的時間上網、講電話,會否影響睡眠呢?能否調動一下呢?讓他自己申述理由,然後說出合理的方案。

家長切忌把這類傾談時光當成大揭露、批判、訓導的好時機,孩子會感到爸媽並非想真誠了解他,只是乘機想提出訓示,他便不再願意向大家吐露心聲了。

至於男女朋友方面,爸媽在日常生活中應不時向他提出選擇友儕的基本價值觀,鼓勵孩子多認識朋友的不同性格和品德,擴闊生活圈子,和建立個人生活及學習目標,例如我要入大學念自己喜歡的科目,這會令孩子為自己立下大小不同的目標,明白堅持計劃、耐心追求實現的可貴,自然會自覺守紀律和把時間花在「有意義」的項目上。

沒有留言: